如何安全且有效率地清洗玻璃器皿中的實驗殘留物

圖片001

目前,越來越多的產業企事業單位擁有自己的實驗室。而這些實驗室每天都有各種實驗檢測項目不斷進行。可以想像,每次實驗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同數量和類型的測試物質殘留在玻璃器皿上。因此,實驗殘留物的清理已成為實驗室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據了解,為了解決玻璃器皿中的實驗殘留污染物,大多數實驗室都要投入大量的心思、人力、物力,但結果往往並不理想。那麼,如何安全且有效率地清洗玻璃器皿中的實驗殘留物呢?其實,如果我們能弄清楚以下注意事項並妥善處理,這個問題自然就可以解決。

圖片003

第一:實驗室玻璃器皿中通常會留下哪些殘留物?

實驗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三種廢棄物,即廢氣、廢液、廢固體。即沒有實驗價值的殘留污染物。對於玻璃器皿來說,最常見的殘留物是灰塵、清潔劑、水溶性物質和不溶性物質。

其中可溶性殘留物包括遊離鹼、染料、指示劑、Na2SO4、NaHSO4固體、微量碘及其他有機殘留物;不溶物包括凡士林、酚醛樹脂、苯酚、油脂、藥膏、蛋白質、血漬、細胞培養基、發酵殘渣、DNA和RNA、纖維、金屬氧化物、碳酸鈣、硫化物、銀鹽、合成洗滌劑等雜質。這些物質經常附著在實驗室玻璃器皿的壁上,例如試管、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器。

不難發現,實驗中所使用的玻璃器皿殘留物的顯著特徵可以概括為:1、種類較多;2、殘留物的種類較多。 2、污染程度不同; 3、形狀複雜; 4.具有有毒、腐蝕性、爆炸性、傳染性等危險。

圖片005 

第二:實驗殘留有哪些不良影響?

不利因素1:實驗失敗。首先,實驗前處理是否符合標準,將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如今,實驗項目對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追溯性、可驗證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殘留物的存在必然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乾擾因素,因此無法順利達到實驗檢測的目的。

不利因素2:實驗殘留物對人體有許多顯著或潛在的威脅。特別是一些檢測藥物具有毒性、揮發性等化學特性,稍有不慎可能直接或間接危害接觸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清洗玻璃儀器的步驟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不良影響三:而且,實驗殘留物如果無法得到妥善、徹底的處理,將會嚴重污染實驗環境,對空氣和水源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大多數實驗室想要改善這個問題,難免會費時、費力、昂貴……而這本質上已經上升成為實驗室管理和運作中的隱性問題。

 圖片007

第三:玻璃器皿實驗殘留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對於實驗室玻璃器皿殘留物,業界主要採用手動清洗、超音波清洗、自動玻璃器皿清洗機清洗三種方法來達到清洗的目的。三種方法的特點如下:

方法一:手工清洗

手工清洗主要是用流水沖洗和沖洗的方法。 (有時需要使用預先配置的洗劑和試管刷來輔助)整個過程需要實驗人員花費大量的精力、體力和時間來完成去除殘留物的目的。同時,這種清理方法無法預測水力資源的消耗量。在人工洗滌過程中,溫度、電導率、pH值等重要指標數據更難以實現科學有效的控制、記錄和統計。而玻璃器皿的最終清洗效果往往無法滿足實驗的潔淨度要求。

方法二:超音波清洗

超音波清洗適用於小容量玻璃器皿(非測量工具),例如用於 HPLC 的小瓶。由於這類玻璃器皿不方便用刷子清洗或盛裝液體,所以使用超音波清洗。超音波清洗前,先用水將玻璃器皿中的水溶性物質、部分不溶性物質及灰塵粗略清洗乾淨,然後注入一定濃度的洗滌劑,超音波清洗10-30分鐘,清洗液應先用水沖洗,再用純淨水超音波清洗2~3次。這個過程中的許多步驟都需要手動操作。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超音波清洗控制不當,將有很大的機會對清洗後的玻璃容器造成裂痕和損壞。

方法三:自動玻璃器皿清洗機

自動清洗機採用智慧微電腦控制,適合多種玻璃器皿的徹底清洗,支援多樣化、大量清洗,清洗過程標準化、可複製、資料可追溯。 全自動洗瓶機不僅讓科研人員從清洗玻璃器皿的繁瑣體力勞動和安全隱患中解脫出來,還能專注於更有價值的科研任務。因為它省水、省電、更綠色環保,長期以來為整個實驗室增加了經濟效益。而且使用全自動洗瓶機更有利於實驗室綜合水準達到GMP\FDA認證與規範,有助於實驗室的發展。總之,全自動洗瓶機明顯避免了主觀誤差的干擾,使清洗結果準確、均勻,清洗後的器皿潔淨度變得更加完美、理想!


發佈時間:2020年10月21日